棒球手套
早期的棒球手套
19世紀(jì)中葉,在棒球的初級階段,隊員們是赤手空拳參加比賽的。 于是,在家把能否從泥地上拾起疾速如飛的地面球作為凌晨斷該隊員優(yōu)劣的嚴(yán)格依據(jù)。
接球手幾乎每一擊都要處理來球,因此當(dāng)擊球手后面的接球手成為第一個尋求保護(hù)措施的隊員時,人們并沒有感到驚訝。1896年,辛辛那提的道格·阿利森為自己找到一副手套,成為第一們在棒球 比賽中使用手套的人。早期的比賽手套有左右兩只。
早期的手套基本上由一塊適度緊繃的皮革期待成,樣子很像現(xiàn)在的板球手套基本上由一塊適度緊繃的皮革做成,樣子很像現(xiàn)在
的板球手套。隊員們普遍地將手套的手指頂端切掉,以便更好的處理來球。后來,手套有了更多的材料:手套的手指用皮革連在一起,又將很深的皮囊、絲網(wǎng)縫在手套上。
1919年,美國棒球主投手比爾多克建議將大拇指的們置做得 與其它手指的位置幾乎一樣齊,并將它與食指用皮革相連。 這種必進(jìn)促成了第一只現(xiàn)代棒球手套的誕生。棒球手套已從最初的保護(hù)用品演變?yōu)轶w育運動的輔助用品——它使得接球成功率上升。
現(xiàn)代棒球手套
棒球手套可是棒球的象征之一,與球棒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。
1.接球手套
接球手套是最常見的手套,一般戴在左手上,也有特制的右手用手套,供守場員使用。接手所用的連指手套,周長不得超過96.5厘米,上下端不得超過39.4厘米;虎口的上沿不得超過15.2厘米,下沿長不得超過10.2厘米,上下沿長不得超過15.2厘米?;⒖谔幙捎谜麎K的皮革縫制,也可用皮條編成,但不得編成網(wǎng)兜狀。手套重量不限。其主要功能有:1.緩沖球的巨大能量。2.更好地牢牢接住球。棒球手套在場上的不同位置有著不同的形狀。其中接手(捕手)的手套最為特殊。其相對于其他位置的接球手套的不同點為:除拇指以外的四個手指是連在一起的,為了緩沖投手投出的球的巨大力量以便接住球,里面的海綿內(nèi)襯也相對其他位置用的接球手套要厚很多。
2.擊球手套
擊球手套是專供擊球手使用的手套,其作用為:1.防止手上出汗沾到球棒使球棒打滑脫手。2.在某種意義上說起到了保護(hù)手的作用。擊球手套這一偉大發(fā)明在棒球運動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3.一壘手手套
由於一壘關(guān)系到出局的次數(shù)很多,都是在跟跑者比看球先到還是人先到, 因此一壘手手套都會做得長且大,有一點像削薄的捕手手套,因為夠大才 能把傳不好的球接的好一點,夠長就會比較先接到球,而且會給一種錯覺 好像球先進(jìn)去了。一壘手所用的分指手套或連指手套上下端不得超過30.5厘米,掌面上部寬不得超過20.3厘米;虎口上沿長不得超過10.2厘米,下沿長不得超過8.9厘米,上下沿長不得超過12.7厘米?;⒖谔幙捎谜麎K的皮革縫制,也可用皮條編成,但不得編成網(wǎng)兜狀。手套重量不限。
4.二壘手手套
二壘手由於打來的球都比較軟弱(因右打者多),還有需要搭配演出雙殺 ,因此接球的口袋都會比較淺,有一點像縮小版的投手手套,方便接到球 後可以較快把球拿出來再傳給一壘。
5.叁壘手手套
多會做成十字型的,口袋會比較深,因為打向叁壘的球都相當(dāng)?shù)膹妱?,?深一點可以穩(wěn)當(dāng)?shù)陌亚蚪幼《灰茁湎隆?br />
6.游擊手手套
性質(zhì)正好介於二壘跟叁壘之間,所以手套的模式也在兩者之間,是為『工 』字型的為多。
7.外野手手套
由於外野防區(qū)極大,因此手套也跟著做得比較大,一般都會做成雙十字型 的,可以方便接高飛球時不會因手套擋到而接不到,越大也就越容易撈到
球。
8.分指手套
連指手套限接手和一壘手使用。但任何隊員都可使用分指手套(圖9)。分指手套重量不限。
什么是紡織百科
紡織百科,是對紡織行業(yè)的產(chǎn)品、技術(shù)、相關(guān)規(guī)格等等名詞解釋大全。目前已收錄詞條2萬。
近期將逐步退出完善詞條,編輯詞條等功能。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編寫紡織百科詞條。依靠眾人不斷地更新修改,開創(chuàng)了一種借助互聯(lián)網(wǎng)創(chuàng)建、積累、完善和分享知識的全新模式。提升紡織行業(yè)知識積累為目標(biāo),以服務(wù)紡織行業(yè)人士為目的。最終創(chuàng)建一個共建共享的紡織行業(yè)百科全書平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