苯醌
benzoquinone
醌的一種。分子式C6H4O2。有鄰苯醌和對苯醌兩種。對苯醌較重要,苯醌通常指對苯醌。對苯醌為金黃色棱晶;熔點115~117℃,密度1.318克/厘米(20℃),能升華并能隨水氣蒸餾;溶于熱水、乙醇和乙醚中。鄰苯醌為紅色片狀或棱晶;在60~70℃分解;溶于乙醚、丙酮和苯。苯醌具有回復成苯環(huán)結構的強烈趨勢,具氧化作用,能從碘化鉀的酸性溶液中奪取碘,本身還原成對苯二酚。對苯醌可由氯酸鈉和硫酸氧化對苯二酚制備;工業(yè)上可由苯胺或苯酚氧化制得;苯直接電解氧化也可制得苯醌。鄰苯醌可由氧化銀氧化鄰苯二酚制得。苯醌是有機合成工業(yè)的原料,其還原產物對苯二酚是還原劑,可作底片的顯影劑和聚合反應的阻聚劑。苯醌的蒸氣對眼角膜和粘膜有刺激作用。
1.物質的理化常數:
國標編號 61822
CAS號 106-51-4
中文名稱 苯醌
英文名稱 p-Quinone;1,4-Benzoquinone
別 名 對苯醌;1,4-苯醌
分子式 C6H4O2;OC6H4O 外觀與性狀 金黃色棱柱狀結晶,有刺激性氣味
分子量 208.09 蒸汽壓 0.01kPa(25℃)
熔 點 115.7℃ 沸點:升華 溶解性 溶于熱水、溶于乙醇、乙醚、堿液
密 度 相對密度(水=1)1.32;相對密度(空氣=1)3.73 穩(wěn)定性 穩(wěn)定
危險標記 14(毒害品) 主要用途 用作染料中間體,分析中用于測定氨基酸
化學性質:
從醌的構造來看。其分子中既有羰基,又有碳碳雙鍵和共軛雙鍵,因此可以發(fā)生羰基加成、碳碳雙鍵加成以及共軛雙鍵的1,4-加成。
(一)羰基的加成
苯醌同醛、酮一樣,可與羰基試劑發(fā)生加成反應。如以苯醌與羥胺反應,先 生成對苯醌一肟,再生成對苯醌二肟。
?。ǘ?碳碳雙鍵的加成
對苯醌和溴發(fā)生加成反應,可生成二溴 化物或四溴 化物。
?。ㄈ┕曹楇p鍵的1,4-加成
醌分子中含有共軛雙鍵,可發(fā)生1,4-加成。如維生素k3與亞硫酸氫鈉的加成。
注:苯醌可由苯酚和強氧化劑反應得到
三、重要的醌類化合物
?。ㄒ唬Ρ锦?br />
對苯醌是黃色晶體,熔點115.7℃,能隨水蒸氣蒸出,具有刺激性臭味,有毒,能腐蝕皮膚,能溶于醇和醚中。對苯醌很容易被還原成對苯二酚。
如將對苯醌的乙醇溶液和無色的對苯二酚的乙醇溶液混合,溶液顏色變?yōu)樽厣?,并有深綠色的晶體析出。這是一分子對苯醌和一分子對苯二酚結合而成的分子配合物,叫做醌氫醌在醌氫醌溶液中插入一鉑片,即組成醌氫醌電極,這個電極的電位與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有關,可用于測定溶液的氫離子濃度。
(二)α-萘醌和維生素k
α-萘醌又叫1,4-萘醌,是黃色晶體,熔點125℃,可升華,微溶于水,溶于酒精和醚中,具有刺鼻氣味。
許多天然產物的色素含α-萘醌構造,例如維生素k1和k2。
維生素k1和k2的差別只在于側鏈有所不同,維生素k1­為黃色油狀液體,維生素k2為黃色晶體。維生素k1和k2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,綠色植物(如苜蓿、菠菜等)、蛋黃、肝臟等含量豐富。維生素k1和k2的主要作用是能促進血液的凝固,所以可用作止血劑。
在研究維生素k1和k2及其衍生物的化學構造與凝血作用的關系時,發(fā)現2-甲基-1,4-萘醌具有更強的凝血能力,稱之不維生素k3,可由合成方法制得。
維生素k3為黃色晶體,熔點105-107℃,難溶于水,可溶于植物油或其它有機溶劑。由于維生素k3是油溶性維生素,故醫(yī)藥上用的是它的可溶于水的亞硫酸氫鈉加成物。
2.對環(huán)境的影響:
一、健康危害
侵入途徑:吸入、食入、經皮吸收。
健康危害:本品有強烈的刺激性。高濃度強烈刺激粘膜、上呼吸道、眼睛和皮膚。接觸后出現燒灼感、咳嗽、喘息、喉炎、氣短、頭痛、惡心和嘔吐。口服可致死。
二、毒理學資料及環(huán)境行為
毒性:屬高毒類。
急性毒性:LD50103mg/kg(大鼠經口)
刺激性:人經皮:2%,輕度刺激。人經皮:5%,重度刺激。
致癌性:小鼠經皮最小中毒劑量2000mg/kg(28周,連續(xù))致腫瘤陽性。
對生物降解的影響:水中濃度0.2mg/L時,熒光假單孢菌對葡萄糖的降解受到抑制。55mg/L時大腸桿菌對葡萄糧的降解受到抑制。
危險特性:遇明火、高熱可燃。受高熱升華產生有毒氣體。
燃燒(分解)產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。
3.現場應急監(jiān)測方法:
4.實驗室監(jiān)測方法:
空氣中的測定:樣品經XAD-2樹脂吸附后,用乙醇-己烷溶液洗脫,再用紫外檢測器的高效液相色譜測定
5.環(huán)境標準:
前蘇聯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0.05mg/m3
前蘇聯(1975) 水體中有害物質最高允許濃度 0.2mg/L
前蘇聯(1975) 污水排放標準 1mg/L
6.應急處理處置方法:
一、泄漏應急處理
隔離泄漏污染區(qū),周圍設警告標志,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,穿化學防護服。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。避免揚塵,小心掃起,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。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,經稀釋的洗水諺入廢水系統(tǒng)。如大量泄漏,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。
廢棄物處置方法:用控制焚燒法。
二、防護措施
呼吸系統(tǒng)防護:空氣中濃度超標時,應該佩帶防毒口罩。緊急事態(tài)搶救或逃生時,議佩戴自給式呼吸器。
眼睛防護: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。
防護服:穿相應的防護服。
手防護:戴防化學品手套。
其它:工作后,淋浴更衣。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,洗后再用。保持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。
三、急救措施
皮膚接觸: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,用流動清水沖洗15分鐘。若有灼傷,就醫(yī)治療。
眼睛接觸:立即提起眼瞼,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。
吸入: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。呼吸困難時給輸氧。呼吸停止時,立即進行人工呼吸。就醫(yī)。
食入:患者清醒時立即給 飲植物油15-30ml。催吐。盡快徹底洗胃。就醫(yī)。
滅火方法:霧狀水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、泡沫。
什么是紡織百科
紡織百科,是對紡織行業(yè)的產品、技術、相關規(guī)格等等名詞解釋大全。目前已收錄詞條2萬。
近期將逐步退出完善詞條,編輯詞條等功能。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編寫紡織百科詞條。依靠眾人不斷地更新修改,開創(chuàng)了一種借助互聯網創(chuàng)建、積累、完善和分享知識的全新模式。提升紡織行業(yè)知識積累為目標,以服務紡織行業(yè)人士為目的。最終創(chuàng)建一個共建共享的紡織行業(yè)百科全書平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