韌皮纖維
bast fiber
韌皮部地組成部分之一,由兩端尖地細長細胞構成,質柔韌,富于彈力。
雙子葉植物(如向日葵類、薔薇類、大多數(shù)樹木和亞麻等具有網狀脈葉子的顯花植物)莖部的木質化柔軟纖維,可用于紡織或制繩。商業(yè)用韌皮纖維有亞麻、大麻、黃麻、槿麻、苧麻、玫瑰纖維、菽麻和梵天花(urena)。
韌皮纖維長數(shù)呎,位于莖的表皮層下,由纖維素纖維和樹膠或果膠交疊膠著成束,使植物枝莖堅固。通常用浸漚法將纖維從主莖上分離,有時亦用手工或機械剝取。分離後的纖維束通??芍苯邮褂?,但亞麻和苧麻的纖維束常再細分為單根纖維。
大多數(shù)韌皮纖維強度很好,廣泛應用于制造繩索、麻線、包裝材料和工業(yè)用厚布。20世紀末,黃麻是世界產量最多的韌皮纖維,但受到了合成纖維的激烈競爭。亞麻在傳統(tǒng)上受到珍視,用于制造亞麻紗、細亞麻布,由于其他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資源增多,其重要性已在下降。
在實際應用上是指莖的形成層外側部分可剝取的纖維,其涵義極不清楚,包括韌皮纖維、皮層纖維和樹皮其他組織。嚴格的意思是指韌皮部纖維和來源于皮層的皮層纖維。在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廣泛存在,主要是集中于韌皮部的外側或是連續(xù)地圍繞著韌皮部或是零散地存在成為機械組織。在冷杉(Abies firma)、鈍齒水青岡(Fagus crenata)、懸鈴木(Platanus orientalis)莢蒾(Viburnum dilatat-um)等則未發(fā)現(xiàn)。構造與木纖維相同,但稍長,通常為1—2毫米,大麻(Cannabis sativa)為10毫米,亞麻(Linum usitatissimum)為20—40毫米,苧麻(Boehmeria frutescens)達220毫米。細胞壁顯著增厚,在橫切面上可清楚地看見增厚的層狀結構。一般木化,但亞麻是由纖維素構成的,在壁的內側有時也有網狀(水甘草屬Amsonia)、螺旋狀(夾竹桃科Apocynaceae)的花紋。韌皮纖維來源于原形成層或形成層,皮層纖維來源于基本分生組織。初生纖維隨周圍組織的分裂伸長同時發(fā)育,僅頂端生長。由次生生長形成的纖維,是從停止生長的周圍組織的部分形成的,并伸入到這些組織之間。因此初生纖維一般較長。大麻、亞麻、楮(Broussonetia kazino- ki)、黃瑞香(Edgeworthia papyrifera)等的韌皮纖維可作為紙、線、繩、布等的原料。
韌皮 bast 在工業(yè)上意味著從莖的周圍剝取的纖維,但在形態(tài)學上是與次生韌皮部作同義使用。與莖的增粗生長一起,從次生韌皮部的外側逐漸剝離的部分一般稱為樹皮,以后在莖表殘留的部分,也有時稱為韌皮。
什么是紡織百科
紡織百科,是對紡織行業(yè)的產品、技術、相關規(guī)格等等名詞解釋大全。目前已收錄詞條2萬。
近期將逐步退出完善詞條,編輯詞條等功能。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編寫紡織百科詞條。依靠眾人不斷地更新修改,開創(chuàng)了一種借助互聯(lián)網創(chuàng)建、積累、完善和分享知識的全新模式。提升紡織行業(yè)知識積累為目標,以服務紡織行業(yè)人士為目的。最終創(chuàng)建一個共建共享的紡織行業(yè)百科全書平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