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介紹
基本信息
中文名
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
英文名
poly- p- phenylene terephthamide別名
對位芳綸、芳綸1414、芳綸Ⅱ,
性質
化學性質
對苯二胺與對苯二甲酰氯縮合聚合而成的全對位聚芳酰胺。結構為國外商品名Kevlar。中國稱芳綸。由于分子鏈的剛性,有溶致液晶性,在溶液中在剪切力作用下極易形成各向異性態(tài)織構。具有高耐熱性,
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 玻璃化溫度在 300 ℃以上,熱分解溫度高達560℃,180℃空氣中放置48小時后強度保持率為 84%。高抗拉強度和起始彈性模量,纖維強度0.215 牛頓/旦,模量4.9~9.8牛頓/旦,比強度是鋼的 5倍 ,用于復合材料時壓縮和抗彎強度僅低于無機纖維。熱收縮和蠕變性能穩(wěn)定,此外還有高絕緣性和耐化學腐蝕性。
物理性質
通常用低溫溶液縮聚方法聚合,溶劑為六甲基磷酰胺、二甲基乙酰胺、N-甲基吡咯烷酮和四
甲基脲等,聚合物生成后即發(fā)生相分離,分子量與聚合條件、雜質及溶劑有關。聚合物溶于濃硫酸后采用干噴濕紡工藝成纖。近年還出現(xiàn)了在螺桿擠壓機中連續(xù)縮聚及氣相縮聚等新聚合方法。
制造
合成原料
4,4’-二氨基二苯醚(ODA)為第三單體、對苯二甲酰氯(TPC)、對苯二胺(PPD)
合成方式
三元共縮聚改性
聚合原理
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Poly (para-phenylene terephthanlamide,簡稱PPTA)纖維,是一種高科技纖維,具有高強高模、耐高溫等一系列優(yōu)良性能,然而,PPTA樹脂難溶難熔,必須在濃硫酸中進行紡絲,加工比較困難。4,4’-二氨基二苯醚(ODA)為第三單體與對苯二甲酰氯(TPC)、對苯二胺(PPD)進行了三元共縮聚改性,研究PPTA的低溫溶液共縮聚合成規(guī)律,制備出一系列高相對分子質量的溶于N-甲基吡咯烷酮/氯化鈣(NMP/CaCl_2)的芳香族聚酰胺。通過分析其熱性能、結晶性能、溶解性能、共聚物紡絲溶液的凝固性能、流變性能,穩(wěn)定性能,最終得到熱穩(wěn)定性較好,適于原液紡絲的共聚物溶液。
對PPTA低溫溶液共縮聚反應規(guī)律、加料方式進行了研究,確定了ODA含量25mol%混合投料的共聚PPTA的最佳工藝條件:氯化鈣/二胺摩爾比約為0.375,單體濃度為0.35~0.45mol/L,爬桿后溫度為80~85℃,總反應時間為30~40min,合成出來的聚合物比濃對數粘度最高。另外還制備了兩個系列的共聚物,系列一為混合投料時只改變三單含量而得到的共聚物系列,系列二是ODA含量為25mol%,投料方式為分步投料,只改變其初始投料比而得到的共聚物系列,兩個系列都具有較高的比濃對數粘度(2.05~3.37 dL/g)。通過FTIR表征,可發(fā)現(xiàn)樣品中苯撐的含量隨參與反應的ODA含量的增加而上升,說明ODA參與了共聚反應。
熱失重和熱分解動力學研究表明,共聚改性后的PPTA開始分解溫度、分解活化能和分解指數低于未改性的PPTA,但熱穩(wěn)定性依然良好5% N_2氣氛熱失重溫度361~401℃。 溶解性能的測試表明所合成的絕大多數PPTA共聚物溶于NMP/CaCl_2體系,然而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在不同ODA含量的共聚物系列(混合投料),當ODA含量小于15mol%,合成出來的聚合物不溶于NMP/CaCl_2體系。在不同初始投料比系列里()初始投料比(ODA/TPCl(mol/mol)小于1.9時,合成出來的聚合物不溶于NMP/CaCl_2體系。這與PPTA的廣角X衍射結果相一致,ODA含量小于15mol%(混合投料)時均聚PPTA和共聚PPTA的結晶度非常接近在40%左右;當ODA含量大于或等于15mol%(混合投料)時,結晶度從均聚的40%突降到20%左右,說明15mol%ODA的引入破壞了高分子鏈的規(guī)整性,使其晶體難以形成,而無定型區(qū)。
聚合的概念
低溫溶液縮聚時常用的極性溶劑有六甲基磷酰胺HMPA、二甲基乙酰胺DMA、N-甲基吡咯烷酮和四甲基脲等。反應如下: 反應極快,一經混合,立即開始聚合并產生相分離。聚合產物分子量的大小,與縮聚反應條件有關,單體雜質和溶劑的性質影響很大。聚合物經洗去溶劑和干燥后,溶于濃硫酸中配成紡絲漿液。紡絲時聚合物分子在剪切力的作用下易于高度取向。采用干噴濕紡工藝,紡得纖維須進行牽伸或熱處理。
近年來,除間歇式低溫溶液縮聚法外,還研究出在螺桿擠壓機中的連續(xù)縮聚和氣相縮聚等新工藝。
應用
家用
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 芳綸是強度最高的合成纖維,主要用作輪胎簾子線、橡膠補強材料、特種繩索和工業(yè)織物(如防彈衣),制成增強塑料用于航天器、導彈殼體等高技術領域。對苯二胺與對苯二甲酰氯縮合聚合而成的全對位聚芳酰胺。具有剛性鏈結構。它能形成各向異性的高分子液晶溶液,用于紡絲可得性能特別優(yōu)異的高強度、高模量纖維,商品名為Kevlar纖維,中國稱為芳綸纖維。在1958年界面縮聚研究初期,已有關于這種全對位聚芳酰胺合成的報道。70年代初,采用在強極性酰胺類溶劑中進行低溫溶液縮聚,才合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。
合成Kevlar纖維
性質芳綸纖維具有較好的耐熱性和尺寸穩(wěn)定性;在180℃干熱空氣中放置 48小時后,其強度保持率為84%;熱收縮率和蠕變性能穩(wěn)定;分解溫度約560℃,玻璃化溫度在300℃以上;具有耐化學腐蝕性、高絕緣性、極高的抗拉強度和起始彈性模量,比強度是鋼的5倍。芳綸纖維用于復合材料時,其壓縮和抗彎強度低于一般無機纖維。
Kevlar纖維主要有三個品種:
?、貹evlar纖維:主要用作輪胎簾線和橡膠制品補強材料;
?、贙evlar-29纖維:用于特種繩索和工業(yè)織物;
?、跭evlar-49纖維:用作塑料增強材料,如航天材料和導彈殼體材料等。
國產化進程
自20世紀70年代美國杜邦研發(fā)成功對位芳綸產業(yè)化之后,芳綸始終被作為一種戰(zhàn)略性材料進行使用,其主要生產技術始終掌握在美日蘇等國際巨頭手中,其軍用領域纖維更是作為戰(zhàn)略物資,對中國實行禁運禁售。為克服一系列技術難關,我國一批科研人員及企業(yè)開始了長期的探索,如泰和新材(原煙臺氨綸)、儀征化纖、河北硅谷、神馬股份、中藍晨光等,2011年5月,泰和新材(原煙臺氨綸,股票代碼:002254)率先發(fā)布公告宣布實現(xiàn)對位芳綸的產業(yè)化生產,實現(xiàn)了從實驗室到商業(yè)化生產的飛躍。目前其“泰普龍”對位芳綸已進入國內芳綸1414市場,受到了光纖光纜、汽車膠管、民用防護等多個領域客戶的好評。